-“你都吃啥了?25公里之后, 西瓜真是我續命神器!”
-“哎?我咋沒看見西瓜,我一路就吃了點自己的鹽丸,補給站就喝水來著……”
-“哎...水喝多了,脹肚了”
那些沒有補給的艱難歲月
講真,在上世紀60年代以前,馬拉松比賽并不允許選手在比賽中補充食物和水(真是慘)。當然那個時候的科技和生產也確實沒辦法做更多了。
畢竟,彼時大肆競賽的美國和蘇聯都沒有給自己的航天員研究出更好的食品來解決太空剛需,誰有時間關心長跑的人能吃什么(當然,后來遍地開花的運動補給能量棒,被普遍認為是根據美國航天員的食物發展而來,就是下圖這種樣子的食物,這是后話)。
在食物和水得到官方許可之前,馬拉松選手們會偷偷帶著蜂蜜參賽。有一說一,蜂蜜富含果糖和單糖葡萄糖,以及各種微量元素,而過飽和溶液的屬性,又讓它較好入口,確實是運動補給佳品。有點類似于現在的能量膠+鹽丸的雙重補給作用。
到了1965年左右,運動飲料登場。運動飲料富含電解質和糖,以及大量的水,能夠在高溫中給到運動員及時且便于吸收的補給。只是當時這些補給依舊不能在比賽過程中使用,馬拉松運動員們只能將運動飲料作為賽后補給,快速恢復身體狀態。
冷知識插播:雖然官方允許選手攜帶或者在比賽中設立補給站、以滿足運動員人體極限狀態下的需求的這段歷史不超過30年;但人類從沒停止過對“害人害己小損招”的追求和使用歷史悠久到你難以想象——超過2000年!
彼時流行的“神奇藥方”早早就發現了食用雄性動物生殖器的神奇作用——比如牛鞭,這大概是是睪丸酮類興奮劑最原始無添加純天然的配方了🤷
吊詭的是,雖然官方禁止運動員喝水,但可沒禁止別的。在早期的現代奧運會中,教練甚至會跟跑選手注射興奮劑類針劑大家可能都知道,但大家可能想不到,選手曾面對媒體公然宣講過可卡因對身體大有好處。……這,都是,真,的。
開吃開吃開吃
如同裝備革新、運動鞋發明、訓練方法探索等一樣,馬拉松運動員們研究賽中補給品這件事,也主要靠自力更生。加拿大人Brian Maxwell 曾是一名優秀的長跑運動員,在1977年跑出了他的馬拉松個人最好成績21443。此后,他成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名長跑及越野跑教練。
早在運動員時期,Maxwell曾經歷過一次全馬34公里左右處因為“撞墻”而退賽。他發現,絕大多數馬拉松運動員都會在這個公里數發生“撞墻”,也就是身體的糖原已經全消耗完的時候。他于是產生了研究食物能量棒的想法。在教練時期,他遇到了營養學家 Jennifer Biddulph (后來二人結為夫妻~)兩人開始共同努力實驗,終于在1986年推出了以單糖和多糖為主要成分的能量棒配方。
再后來,由于能量棒的固體形態和粗糙口感,并不利于快速吸收,它漸漸成為超長跑和越野跑中的標配,除了補給,也能快速飽腹。
而在馬拉松比賽中,大部分人還是會選擇更容易入口的能量膠和運動飲料(所以還是回歸了蜂蜜?)。“補糖吃膠,補電解質吃丸,少量多次勤補水”已經是常識性的需求。關于口味和品牌,還需要跑者們自己嘗試找出最愛的那一款。
多少人為了吃才跑馬拉松?
當然,受益于華夏大地豐富多樣的美食,以及馬拉松比賽越來越高的文化屬性,美食補給和特色補給,也成為了馬拉松比賽吸引跑者的重要元素。
在賽道上,可能見到小龍蝦、烤羊腿、湯面、紅腸、特色面包等五花八門的補給。更不要說比如日本的大阪城市馬拉松,以及法國的波爾多紅酒馬拉松,這些世界上也開始出現因為好吃而紅出圈了的馬拉松賽事。
以馬拉松為名,穿著跑步裝備,逛吃逛吃40多公里,像極了當代都市青年 “健身卡辦了就是去了” “健身操視頻贊了就是看了,看了就是練了”的生存心態不要太像😂。
今年由于疫情,馬拉松比賽在這個月開始扎堆舉辦。俗話說,冬季練量,夏季練速嘛。對于跑量和賽量嚴重不足的跑者們,您還是抓緊訓練吧,吃了不等于跑了。
啊對了,你們在馬拉松比賽中,喜歡怎么補給呢?
RUF5415DECVER
榻榻米桌子怎麼安裝?榻榻米升降桌實用嗎?游泳池這樣設計,頻發事故家具衣櫃十大品牌 衣櫃選購注意事項裝潢需要材料一覽表,終于不用煩惱買什麼材料啦
留言列表